您现在的位置: 四叶参 > 四叶参别名 > 正文 > 正文

非常信号,住建部再提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14 17:42:50

前几天,百年华诞的重要时机,住建部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主要内容:

努力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

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提法,当然不是第一次,但在非常时机提出,释放出来的信号,就有不一样的意义了。

︳来源:财联社

其实,自从年初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城市更新行动,半年时间过去,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全国主要城市纷纷下发了城市更新的政策。

比如,6月10日,首都北京发布了《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旧改项目土地可通过划拨、出让、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办理用地手续,鼓励市场主体投入资金。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宣布成立,总规模约亿元,是目前全国落地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基金。

拆解上海城市更新基金背后,上海地产集团、万科、招商蛇口、中交集团、保利发展、中国太保、中保投资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有别于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的城市更新以中心城区的改造为主。

其特点是,土地价值大,房价高,又有保护文物,拆迁安置成本高,投入资金动辄百亿。

而成立城市更新基金,使得旧改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对老旧小区、城区等改造都有积极的作用。

︳图片:广州城中村改造

实际上,广州也在5月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未来将改造个老旧小区。

︳来源:广州市政府网站

此外,继深圳出台全国首个城市更新立法之后,广州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进行内部征求意见。

相信广州城市更新的相关立法(征求意见稿),很快就能公开亮相。

这将为广州旧改工作的推进提供完整的法律保障。

近年来,随着核心城市开发强度逐渐趋于饱和,土地资源紧缩稀缺,土地重新再利用需求扩大,土地供应也从增量模式转向存量模式。

城市开发的逻辑,也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城市更新,包括旧改、棚改,传统商圈的升级以及城市老旧空间的重新利用。

城市更新行动,也成为当下的风口。

不过,看似是土地供应问题,实际上更核心的是,土地与城市空间的承载量。

而这背后是核心城市庞大的人口增量,这关系到住宅供应和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生活等配套缺口。

这是一个超级城市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这一点,从各大城市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10年人口增量都超过了万人。

但是,这些城市一年真的能供应这么多的房子?

︳数据来源:城市战争

深圳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一直以来,深圳在土地供应量上一直都是“重商业,轻居住”,只要来了深圳都是打工人。

住哪里?惠州,东莞啊。

年,深圳土地供应.9万平,按照容积率3来算,也仅仅是万平,按照每套平来算,也就大概5万套房子。

但是,深圳十年人口增量可是万啊,平均一年也有70万人变成深圳人,而5万套住宅供应好比九牛一毛。

僧多粥少,房价不涨才怪。

去年深圳楼市又疯起来了,这时候主管部门才下决心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压降商业用地的供应,释放住宅用地的空间。

从年到年,深圳宅地供应计划:公顷、公顷、.2公顷、.3公顷,它们分别占当年供地总量的9%、14%、24.43%、32.1%。

每一年都在提高。

︳深圳住宅供地规划

也是在近期,深圳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发布,为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深圳市规划在15年之内新增万套住房。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是按照15年一编的来进行国土空间的规划。按照上一轮规划期,也就是6年到年规划,深圳总常住人口应该是1万人,建设用地用地规模为平方公里。但到了年,深圳实际人口为万,人口的暴增,也给城市带来了较大的住房和公共资源供应压力。现在深圳已经是全国房价最高的地方,但是医疗和学校相对于广州,还有不少缺口。而未来,深圳土地供应仍然需要依靠城市更新来实现。

︳深圳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

相对于深圳,广州面积要大得多,在供应这一块也有很多空间。

先说公开土拍市场。

首先是4月份的首次集中供地,成交42宗地块,成交面积万平,计容面积近万平,供应量接近8万套。

嗯,第一次集中供地就占去年总供地量的60%。

按照广州自规局的公告,-年,三年之内广州还将计划供应住宅用地万平,年平均供地万平。

其次是旧改更新。三年时间里,广州完成条旧村改造的招商,总投资金额约亿元,改造面积约公顷。

光是上半年,就有25个城市更新项目成功招商。

︳来源: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这一轮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直面城市公共配套的缺口。

为此,广州出台了全国首个城市更新产业圈层和产业引入文件,强化产业导入以及地铁、学位、医疗等公共资源配套的完善。

同时,规定了产业和居住的平衡,避免旧改过度地产化。

广州城市更新产业管理圈层

如果开发商只想通过旧改搞房子卖钱,不引进产业和学校,就不要在广州玩城市更新了。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城中村改造中,减少中心城区旧改项目居住面积,提高产业面积占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核心就是,产业和配套要留在市中心。

所以,处于第二圈层的天河吉山旧改,在招商方案中,明确高新技术企业,明确改造之后将新增幼儿园、小学、名校附中、医院等。

这将进一步拉升天河智谷奥体板块教育和医疗配套。

来源: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吉山村片区策划初步方案(最终以政府实际批复为准)

又比如,海珠赤沙改造。

竞得人应按医院医院及其配套设施,并按要求引入教育、医疗资源;

另外,还需承建新滘中学校园综合改造提升工程(项目金额约1万元)、新滘东路品质化提升工程(项目金额约3万元)、科韵路品质化提升工程(项目金额约0万元)公益建设项目;

如此要求,在公开招商中,不可谓不严格。

|赤沙区位

此外,别只是看黄埔66条村改造,其教育配套新增万方,释放1万产业空间,还有万人要来。

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更新,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退进三”、8年开始的广东“三旧改造”,乃至年-年全国蓬勃开展的“棚户区改造”等多个阶段。

来源:政府工作报告

总体来看,大部分的城市更新项目都是以地产开发为导向。

比如棚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规模的拆旧建新,货币化安置,提升城市形象。

前几年,二三线城市大量的棚改依赖的就是货币化改造,这导致很多当地的土著手上突然多了一笔钱,而这笔钱绝大多数都涌入了当地的楼市。

来源:数据来源贝壳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那一波周期的暗示,可以说是相当明显了。

但是,现在不能这么干了。

————旧改秘密,偷偷说给你听————

扫一扫图片,备注村名/房企(中介勿扰),添加小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yecan.com/sysbm/9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四叶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