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马约翰杯”羽毛球赛于上周末落下了帷幕,材料学院成功实现了赛前的既定目标,在甲组成功保级。
而作为一个狗头军师,在以队员或者观众参加了五年马杯之后,有太多的话想说,也有太多的东西想要记录,比如这个队伍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又比如这个队伍今年都干了些什么。
否则,等我们这一拨人都离开之后,很多信息也许就断层了。
一、院队历史
材料学院羽毛球队是一支很神奇的队伍。
年他们拿到乙组冠军,当时的甲乙组还是按照院系人数来划分,所以每年决出甲组和乙组冠军之后,他们还要打一场总决赛,亦称王中王争霸赛。当年甲组冠军是经管,因为他们的部分队员在甲组决赛结束后有事先行离场,所以不得不放弃了总决赛。就这样,材料学院成为了最后一支将队名刻在奖杯上的队伍。
年,甲乙组开始引入升降制度,每年的升降名额为三支队伍。作为去年的总冠军,材料学院这一年送走了多名主力,只能依靠国际友人沙力和现校队队长梁嘉苦苦支撑。在马杯小组赛中,材料学院先后以三个2:3相继负于航天航空学院、机械系和电子系,不得不去和环境学院打保级赛。令人扼腕的是,材料学院在决胜盘女双的决胜局中一度拥有近十个赛点,却被环境学院逆风翻盘,无奈降级至乙组。
年,材料学院找到了男双组合乌孝钰/李根,他们在不断的训练和比赛中逐渐形成了默契,并在此后两年间的马杯男双比赛中未尝一败;与此同时,混双的张熹雯、男单的田兆波和张海天也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比赛风格。
这一年的马杯赛场上,材料学院在小组赛中先后以3:2险胜公管,3:0大胜新闻,随后在淘汰赛中以3:0完胜年轻的数学系,3:0击败阵容不整的化学系,并在半决赛中以3:1力克夏妍带领的医学院进入乙组决赛。虽然他们在决赛中以1:3不敌拥有校队男单杨思宸和双打专家阮华斌的生命学院,但也成功晋级到了甲组。
年,材料学院的目标是在甲组力争保级,而本科八字班新生熊阳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这一年的马杯征途,材料学院可谓一波三折。
小组赛第一场遭遇开门黑,2:3不敌人文学院;第二场比赛中材料学院与电子系激战五场,最后一场女双打到31:27方才获胜;第三场比赛面对老对手,上一年的甲组四强队伍水利系,材料学院上演了绝地反击的好戏。水利在第一局混双就派上了两大主力王仁杰/覃茜,获胜毫无悬念;然而此后四局,材料学院接连获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海天以31:27的比分战胜了水利系领队贾垚。事后证明,这一局球不仅是材料学院获得小组第一的关键一局,还是当年材料学院男单唯一获胜的一局。
次日的淘汰赛对材料学院来说全是硬仗。他们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是号称“四强守门员”的汽车系(后更名为车辆学院),依靠着男双、女单和女双稳定的发挥,材料学院以3:2有惊无险地战胜对手。
半决赛上,材料学院遇到了羽协会长张榆领衔的航天航空学院,考虑到对方男选手雄厚的整体实力,材料学院选择了变阵,在男双项目上排出了最强阵容熊阳硕/乌孝钰。比赛中材料学院的男双先失一局,好在此后及时改变了打法,从刺刀见红的白刃战切换为防守反击的消耗战,最终成功逆转对手,首次踏上了甲组决赛的场地。而队长董先启也凭借着连续两年带队夺得亚军的战绩,成为了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队长。
然而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到了年7月,材料学院院队再一次经历了大规模人员更替,张熹雯、乌孝钰、张海天、田兆波、李根等一大批原主力成员同时毕业。大家突然发现,这一次的马杯,形势可能比年还要凶险。
二、备战思路
时间转眼到了秋天,材料学院羽毛球队收获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原北工大女单冠军周婷来到了材料学院读研,女选手实力更上一层楼;坏消息则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去年的八字班新星熊阳硕最终还是选择回台湾学习了。
这样的话,在马杯的赛场上,只要不遇到经管,女单和女双的两分基本上可以说十拿九稳。
剩下的就是在有男选手参加的混双、男单和男双三场中力争赢下一场。
另外,根据以往经验来看,甲组小组赛三轮比赛只要赢下一轮,就有很大概率能拿到小组第三而保级,这样任务就更加明晰了:
在三轮小组赛中有男选手参加的九场比赛里,力争赢下一场。
但即便只是想赢下一场,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我们请回了年毕业的原院队主力男单张泽麟师兄。
泽麟师兄当年的球风是立足防守,以拉吊四方球为主,这种打法对身体素质和控球手感的要求很高。考虑到师兄已经一年多没有碰过球,我们准备让师兄和今年新来的马来西亚同学孙佰胜搭档男双,这样能更好地利用师兄多年来打球的球感和经验,而尽量规避步法和手法已经生疏的问题。
三、比赛前夜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先是抽签。我之前有过猜测,今年最弱的队伍大概是化学,他们也刚毕业了一大批队员,我们估计能打过他们。剩下的队伍里,航院、工物、建筑也许我们可以一战,打其余的队伍则基本都是下风球。
结果抽签结果出来一看,B组的另外三个队分别是,去年输过的人文,前年输过的生命,还有一个是多次拿过甲组亚军和季军的自动化,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从报名表上看,人文学院夏冰聪、陈雨琳等女队员实力个个都不弱,男队员有去年赢过我们的周雨潇和关晓壮,还有当年叱咤风云的校友邓定。
自动化的许修为和邓子豪个人能力都很强,他们应该一个混双一个男单。男双估计还是老搭档喻望/马灏鑫,虽然喻望这两年状态有所下滑,但毕竟当年和肖宽打混双仅在决胜局以两分惜败,这对组合至少是甲组中游水平。
生命学院有着配合多年的混双组合周家耀/王玉佩,双打专家阮华斌应该打男双,男单估计是羽协常客贺明或王崟冰中的一位,而且原医学院的女单伊然还转系分流到了生命学院。这么一看,对我们来说全是硬仗。
但又有俗话说,否极泰来。正当我们认为保级前景黯淡之时,又突然照来了一缕曙光。
马约翰杯的竞赛规程有规定,若有校友或者教工参加,则必须在每年十一月之前,由各院系体育部提交当年准备参加各项目比赛的教工和校友名单,马杯羽毛球自然也需要服从这一规定。
抽签介绍的当晚,也是运动员资格审查的最后期限。点开新报名表,大家突然发现,人文学院的两位校友不在名单上了,而自动化系的女队员,赫然只有三位,这意味着他们在混双、女单、女双这三场里面必须弃赛一场。
然而大家的高兴并没持续多久。
比赛前两天,孙佰胜同学突然在群里说,自己左膝的交叉韧带撕裂了。
这条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霎时间院队群里就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给佰胜同学送去了祝福和问候,并叮嘱他好好休息。
但作为狗头军师,除了关心同学之外,我还必须考虑,在不能补报名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
泽麟师兄的状态还没有完全恢复,双打搭档大概就只能考虑冷进或者郑禹,冷进意识要好一点,郑禹的个人实力要强一些。此外杨添的平抽和杀球有力量,就是球出手了他自己都不知道球会往哪儿飞,也许可以当奇兵来用。董队各项技术全面,力量这几个月下来也有所增强,哪个位置都可以打。
但不管怎么算,男生的这一分都不好拿啊。
四、首轮失利
很快就到了周六。第一轮比赛,材料学院VS生命学院。双方领队给裁判提交完对阵表之后,比赛开始。
按照规定,这个时候双方队员可以查看对方的出场人员名单。
我瞅了两眼,和我之前的预估几乎一模一样:混双周家耀/王玉佩,阮华斌去打了男双,男单是王崟冰,唯一一点偏离了预判的是,伊然出现在了生命的女双上。
然后比赛的结果看起来也在按照估计好的步调进行。
我们的临时混双组合郑禹/朱超琼不敌经验老到的周家耀/王玉佩,特别是周家耀屡屡在被动时给出的高质量回球给我方队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0:1。
然后我方的校队女一单周婷上场,双方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周婷几乎是散着步就结束了比赛,1:1。
接下来是男双。我方派出了奇兵杨添搭档冷进,试图在前期一通乱揍打乱节奏,立足防守伺机爆冷,这个策略在前半段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双方比分交替上升。然而阮华斌老师毕竟是双打专家,他不久就看出了杨添后退速度过缓的弱点,多次把球给到他的头顶位迫使其回球不到位,然后让搭档在中前场截击得分,于是我们再丢一局,1:2。
第四场女双比赛,梁嘉带着张俊馨发挥了正常水平,伊然在女双上还是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实力,我方始终保持着几分的领先优势,2:2。
到此为止,走势都和我的预测相符,剩下的决胜局男单是张泽麟师兄对阵王崟冰。
在我原来的计划中,这场球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上风球,因为我两年前还在一场小规模比赛中战胜过王崟冰,而泽麟师兄的男单显然是比我要好的。
然而王崟冰很快就向我们证明,他早已非吴下阿蒙。无论是移动速度、落点控制、杀球力度还是整体战术的选择,相比于两年前,他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于是我们以2:3输掉了第一轮比赛。
而隔壁场地上,人文学院4:1大胜自动化,后者唯一的一场胜利来自邓子豪的男单。再仔细一看,报名表上只有三位女生的自动化居然选择了放弃女双,这意味着这一轮他们只有两名女队员上场。
从第一轮的战况来看,人文学院大概率会是B组第一。而下一轮与自动化的对决,基本可以说,是事关我们能否保级的生死之战。
五、生死之战
作为一名合格的狗头军师,第一轮比赛其实很重要。
这里的重要不是说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yecan.com/syszz/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