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东来,造像各处皆有留存。藏传佛教影响于青海更加深远。
铜鎏金观音像明代
青海省博物馆藏
菩萨头戴佛冠,全身饰以璎珞飘带,手持莲枝,袒胸束腰,下部着裙,跣足立于莲花座上。体态细腰收腹,脐窝深陷,呈“S”形。手脚的刻画灵活纤细,有一种女性的柔媚之美。莲座上刻有“大明永乐年施”铭文。造像整体风格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为明代永宣宫廷的典范之作。正德款香炉明
青海省博物馆藏
铜质,筒状,平底微圆,三条状矮足,足外侧镌刻云纹,炉身一周有三组葡萄纹图案,其内阳刻阿拉伯文,底部中央楷书“大明正德年制”。五世达赖喇嘛授予第三世拉茂活佛之文告清
青海省博物馆藏
此展品为第五世达赖喇嘛为第三世拉茂活佛授予阿其图额凑甘察罕诺门汗封、印章,并照旧管理前世所属寺院及僧俗百姓等,不得有争夺、强占及征税等事宜,致内蒙古四十大部落、厄鲁特四部以及青海湖畔等地区大小僧俗群众之文告。公元年,五世达赖喇嘛已圆寂于布达拉宫,第巴桑杰嘉措匿其丧,仍以五世达赖喇嘛名义发布文告)。铜鎏金绿度母像明
青海省博物馆藏
绿度母和白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二十一种度母中最有名的两个度母该造像面形圆润,双目低垂,花冠、缯带、耳环、项圈、璎珞、钏镯等饰物周身环绕。莲花座正前方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铜鎏金狮面佛母像清
青海省博物馆藏
该造像为狮头人身,双目圆睁,两耳下垂,红色鬃毛直披肩部,左手上举骷髅碗,右手执法器,呈单腿站立式。狮面佛母意为“化身护法”,因其形象是狮头人身,故名“狮面空行母”、“狮面佛母”又称“狮头金刚”。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像清
紫铜大威德金刚像明
白铜八宝曼扎清
青海省博物馆藏
此件展品为银质,正面錾刻精美花纹,中间为坛城,四周环绕藏八宝,边缘为海水和山峦纹样,工艺精湛。曼扎为藏密的供器之一,为“坛城”的意思曼扎盘将各种供品形象化铸成器物,置于盘上,即以世间一切珍宝,包括日月四大洲,结成坛城,用以供养诸佛。此供器一般多为中空的环状,以银、铜等薄皮缳刻而成,上面镶嵌珠宝,也有用金属丝串珍珠连缀而成,编织成各色图案,依层往上收敛形成塔形。修法时,一面诵念,一面往曼扎盘撒上碎石珍宝,撒满底层后再放一层,依次将最后一层放上,象征着祈愿吉祥幸福,将法界供养给诸佛菩萨本尊。法螺清
青海省博物馆藏
此件法螺口部包裹铜皮,上嵌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宝石,下坠长穗。自然生长的螺纹主要是自左向右旋转,而右旋海螺做成的法螺则极为罕见。海螺原为召集众人时发信号或号令之器具,亦为乐器。佛教以螺声宏大比喻佛说法仪节隆盛;螺声远闻比喻佛说法声能远闻,可被广大众生聆听;螺声勇猛比喻佛法可驱魔、降魔,消除众生内心恐惧,故海螺成为佛教中常用法器,也称为法螺。右旋海螺因其螺纹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名,它除具有普通海螺弘扬佛法、驱逐恶魔之含义外,据说它还是菩萨的化身,渡江海者将其供于船头,可使江海风平浪静。因此,右旋螺又被视为“福吉祥瑞的定风神物。铜金刚橛清
青海省博物馆藏
此件顶端铸有马头,其下铸四面菩萨头像,面像张目怒齿,威武森严,中部为五股金刚杵,下端自上而下铸有三层龙首,刃部为三棱形,槽内有蛇纹。器形规整,制作工艺精湛。又名四方橛,其形状如独股杵。原是兵器,后被密宗吸收为法器。由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外形上大同小异都是一端尖状刃头,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一样。有的手柄端是佛头,也有的是观音菩萨像。修法时竖立在坛的四角,意思是使道场坚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前来为害。茶叶罐清
青海省博物馆藏
多穆壶清
青海省博物馆藏
铜火锅清
木架铜錾刻蝙蝠纹水桶清
马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